期刊家
学术期刊
科普期刊
出版社
图书
会议
我的购物车 0

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
  • 主办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分类:   生物学
  • 下单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5565
  • 国内刊号:  23-1513/Q
  • 期刊定价:    ¥177.6
  • 起订时间:   2024年05月
  • 创刊:   2003
  • 周期:   季刊
  • 出版社:   生物信息学
  • 发行:   黑龙江
  • 语言:   中文
  • 主编:   任南琪
  • 邮发:   14-14
  • 库存:   200
  • 邮编:   150001
期刊收录
期刊荣耀
      • 期刊详情
      • 栏目设置
      • 期刊荣誉
      • 期刊文章摘录
      • 相关期刊
      • 点评详情
      服务推荐
      • 期刊投稿
        1-3月见刊
      • 订阅咨询
        一站式咨询服务
      • 杂志投稿
        在线杂志订阅
      • 发表咨询
        专人持续跟踪服务

      期刊详情

      • 期刊介绍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
        • 主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快捷分类:生物
        • 国际刊号:1672-5565
        • 国内刊号:23-1513/Q
        • 邮发代号:14-14
        • 创刊时间:2003
        • 发行周期:季刊
        • 期刊开本:大16开
        • 下单时间:1个月内
        • 业务类型:杂志服务

      生物信息学简介

      • 《生物信息学》(CN:23-1513/Q)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生物信息学》主要报道国内外生物信息技术研究开发的重要成果,主要刊载生物信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技术与方法、专题评论等学术文章。

      杂志文章特色

      • 1.《生物信息学》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条理清晰,文字精炼。研究论文一般在4000字以内,综述性文章以5000字为限,研究简讯、动态等文章一般在1000字以内。其他栏目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生物信息学》来稿请提供激光打印样一式两份(请用A4纸小4号通栏打印,作者自留副本),并附作者工作单位推荐信。稿件须注明联系人详细通讯地址(包括邮政编码、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第一作者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出生年月、职称、所获学位等),以便处理稿件时能及时与作者联系。

        3.《生物信息学》来稿务必做到清稿定稿。稿件中的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容易混淆的字母、符号等在首次出现时,请用铅笔注明。文中计量单位务必使用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量和单位》中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非许用单位,务请换算成许用单位。

        4.无论何种原因,若作者要求撤稿,请第一作者以书面形式通知编辑部。

        5.标题中英文对照。一般不用副标题,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标题应简洁、明确地反映研究成果的实质及特点。

      杂志分析报告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

      年度期刊评价报告(本刊综合数据对比及走势)

      •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生物信息学栏目设置

      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综述,教学研究,技术与方法

      期刊文章摘录

      摘要:旨在生命机体与危险因子间建立生命物质信息对话平台,以物质化的信息,或信息化的物质的思维进行理解和推论,建立物质承载信息,信息通过物质的形式传递的思维模式,对生命信息中危险因子的属性、分类以及生命机体对危险因子的识别方式进行分析,从以上两个方面不同角度阐述危险因子与生命机体机制信息的相关互动关系。在分析与解读的过程中,主张建立合乎自然生成逻辑的科学概念,而摒弃一些主观是非逻辑所推导建立起来的概念,还原生命物质和生命过程的本来生物学位置及性质;主张一元化的思考方式和整体性理解生命信息安全控制机制的核心部分。分析结果:就生命信息中危险因子的属性和分类进行了分析,指出危险因子具有生命信息属性和生命安全属性两个属性,依据危险因子物质来源的不同,分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绘出危险因子来源分类汇总图;从机体方面对危险因子识别方式不同,分为PRR识别方式和抗原(样)受体识别方式两类,并绘出危险因子识别方式分类汇总图。综合危险因子的属性、分类和生命机体对危险因子的识别方式,绘制出危险因子与生命机体机制信息的相关互动图,从保守性结构信息、生理产物信息、对机体损伤信息、代谢通路信息、对机体变应信息、精细纯外观构象信息及内在性核心信息7个方面对两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引证和分析,进一步阐释了生命信息安全控制机制。

      作者:谌南辉,宋德平

      摘要:蛋白质折叠规律研究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前沿课题之一,蛋白质折叠类型分类是折叠规律研究的基础。本研究以SCOP数据库的蛋白质折叠类型分类为基础、以Astral SCOPe 2.05数据库中相似性小于40%的α、β、α+β及α/β类所属的折叠类型为研究对象,完成了989种蛋白质折叠类型的模板构建并形成模板数据库;基于折叠类型设计模板建立了蛋白质折叠类型分类方法,实现了SCOP数据库蛋白质折叠类型的自动化分类。家族模板自洽性检验与独立性检验所得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MCC的平均值分别为:95.00%、99.99%、0.94与90.00%、99.97%、0.92,折叠类型模板自洽性检验与独立性检验所得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MCC的平均值分别为:93.71%、99.97%、0.91与86.00%、99.93%、0.87。结果表明:模板设计合理,可有效用于对已知结构的蛋白质进行分类。

      作者:张业晓,李晓琴

      摘要:在机器学习问题中,类别不平衡问题严重影响一些标准分类器的性能。因此,解决类别不平衡问题尤为重要。上采样是解决类不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其通过合成新的少数类样本来平衡类的分布。在文中,使用一种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上采样方法来解决不平衡学习问题。通过高斯混合模型来模拟少数类的分布,在此基础上使用高斯模型来生成新的少数类样本。在UCI类别不平衡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缓解类不平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帮助提升分类性能。

      作者:沈乐阳,孙廷凯

      摘要:Ydj1p是酵母细胞质中一种主要的I型Hsp40分子伴侣,Ydj1p锌指结构在传递底物给Hsp70时发挥重要的作用,锌指结构域的两个锌离子结合位点区域(ZBDⅠ和ZBDⅡ)与半胱氨酸形成配位键对底物传递中维持结构稳定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分子动力学手段对Ydj1p与各锌指结构突变体进行了模拟,分析ZBDⅠ突变体关键残基C143S、C201S,ZBDⅡ突变体关键残基C162S、C185S的突变影响Hsp40与Hsp70的底物传递。分析结果表明,当锌指部位的氨基酸发生突变,不仅能影响Ydj1p的结构稳定性,也能影响底物的传递,并且锌指结构Ⅰ突变体和锌指结构Ⅱ突变体之间也具有明显差异。通过结合能量的分析以及构象变化比对,揭示了Ydj1p以及各锌指结构突变体底物结合能力的强弱,这与生化实验研究了Ydj1p锌指结构与Hsp70合作,帮助多肽传递的功能是至关重要的结果较为相近。

      作者:刘冠宏,孙玉娜,张桥石,薛友林,宋有涛

      摘要: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引起小麦赤霉病的主要致病菌。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一类重要的细胞表面受体,其介导的cAMP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禾谷镰刀菌的致病和毒素合成,因此分析cAMP受体类型的GPCRs蛋白的结构及其理化性质对了解GPCRs的功能及其与赤霉病致病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禾谷镰刀菌全基因组序列中cAMP类GPCR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禾谷镰刀菌中存在5个典型的cAMP受体类型GPCRs:FgcAR1、FgcAR2、FgcAR3、FgcAR4和FgcAR5,均含有7个跨膜结构域,并定位于细胞膜上。除FgcAR1外,其余为疏水性蛋白。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表明,均含有大量α螺旋,比例在60%左右,FgcAR4和FgcAR5没有β转角,FgcAR1、FgcAR2和FgcAR3也只有较少比例的β转角。这些GPCRs中含有较多的Ser和Thr磷酸化位点。遗传分析表明,禾谷镰刀菌cAMP受体类型的GPCR蛋白与假禾谷镰刀菌及F.langsethiae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明确了禾谷镰刀菌中cAMP类GPCR蛋白的理化性质、定位、二级结构、磷酸化位点及进化关系,为了解小麦赤霉病发病机制及以GPCRs为靶标的新型杀菌剂研发奠定了基础。

      作者:马聿迪,张旭

      点评详情

      评论 共0条评论
      发表评论
      • 免费
        咨询
      • 订阅咨询
      • 期刊推荐
      • 联系电话
        发表咨询:023-6549-4411
        订阅咨询:023-6033-8768